粒度分析儀能夠準確測量出小尺寸的顆粒,其精度可以達到納米級別。比如在納米材料研發中,能準確區分幾十納米甚至更小的顆粒差異,為把控產品質量、研究材料性能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。無論是對于細微的粉末狀藥物原料,還是電子芯片制造中使用的超細金屬顆粒等,都能準確分析其粒度特征。
可以涵蓋從幾納米到幾百微米甚至更大尺寸的顆粒測量。在化工行業中,既能檢測催化劑載體這種微小顆粒的粒度,又能對產品中相對較大顆粒的雜質進行有效分析;在食品領域,無論是細膩的奶粉中微小乳糖顆粒,還是一些谷物粉碎后稍大的顆粒,都可納入測量范圍,滿足多樣化行業的需求。
許多粒度分析儀實現了自動化操作,只需將樣品按要求進行簡單處理后放入儀器,設定好相關參數,儀器就能自動完成測量、數據采集與初步分析等一系列流程。相比傳統的篩分等手工操作方法,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,并且減少了人為誤差,提高了測量的重復性和準確性。
在測量過程中,激光與顆粒之間沒有物理接觸,不會對顆粒造成損傷或者改變其原有的狀態,保證了測量結果反映的是顆粒的真實情況。這對于一些軟質、易碎或者活性較高的顆粒樣品尤為重要,例如生物制劑中的細胞顆粒、某些特殊功能的有機顆粒等,能夠在不破壞其結構和性質的前提下準確測量粒度。
粒度分析儀的使用注意事項:
1.環境要求:儀器應放置在清潔、干燥的環境中,避免灰塵、濕氣等對儀器造成損害。
2.預熱與穩定:在測量前,應確保儀器預熱足夠時間,以達到穩定的工作狀態。
3.樣品處理:樣品應進行充分的攪拌和分散,以避免顆粒團聚影響測量結果。
4.參數設置:根據樣品的特性和預期的分析結果,合理選擇測量參數,如激光功率、散射角度、采樣流速等。
5.避免干擾:在測量過程中,應避免外界振動、溫度變化等因素的干擾。
6.數據解讀:在解讀測量結果時,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,避免誤解或誤用數據。
7.定期維護:定期對儀器進行清潔和維護,檢查光學部件、流體路徑等是否干凈無雜質。
8.安全操作:在操作過程中,應遵守儀器的安全操作規程,避免發生意外事故。